“来了啊,喝水不喝?”10月23日,伴随着清亮又热情的招呼声,今年102岁的靳宏英从屋里快步走出。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衣着整洁得体,走路稳健利落,那股子精气神儿,让记者和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正忙着给访客嘘寒问暖的老人,已是百岁高龄。
靳宏英的人生,从童年起就与“坚韧”二字紧密相连。5岁时母亲离世,她在大家庭的烟火气中早早学会了担当。当时,父亲兄弟三人家的十几口人同住同食,十来岁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帮着做饭,稚嫩的肩膀早早扛起了家务。
18岁成家后,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她曾在村南边的水坝上干了一年多重活,和另外5名妇女一起抬沉重的大夯。“那时候累得够呛,这胳膊就是那会儿落下的毛病,现在都不好使劲。”说这话时,靳宏英卷起袖子,指着胳膊上的一根青筋,语气里满是岁月的印记。
白天的劳累从不曾让她停下脚步。回到家,面对4个孩子,纺花、织布、纳鞋底、做衣服,桩桩件件她都得扛起来。“我妈没教过我这些,都是自己慢慢学的,总不能让孩子没衣服穿。”那些年,她常常在夜晚点着煤油灯做针线活,忙到深夜时,鼻子都被油烟熏得发黑。儿子王天顺至今记得,母亲从不抱怨苦累,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她是个要强的人,从来不怕事儿”。
“我妈虽说年纪大了,可思想一点不落伍,还总紧跟时代步伐呢!”王天顺的话语里满是自豪。老家的半自动洗衣机、城里楼房里的全自动洗衣机,靳宏英都能熟练操作。她常跟家人说:“活一天就得学一天,不然就真成累赘了。”
这份“闲不住”,贯穿了她的晚年生活。90多岁时,她还主动帮着带重孙,亲手给重孙做棉衣服,针脚细密,满是疼爱。在老家居住时,院子被她打扫得一尘不染,家人脱下的脏衣服,她见了就随手洗干净,“脏衣服从来不过夜”是她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如今,家人怕她用天然气做饭有危险,不让她进厨房,她就主动承担起刷锅洗碗的活儿。看到院子里新买的洗衣机,她特意找布做了个防尘罩,念叨着“老晒着对机器不好”。靳宏英的热心和勤快,也让她成了街坊邻居的“开心果”。天冷时她去城里住,邻居们总会问王天顺:“你娘啥时候回来?我们都想她了!”只要她在老家,家门口总有街坊来聊天,热闹的氛围能感染整条街。
“我妈干净了一辈子,现在也照样讲究。”王天顺说,母亲没事就自己洗头发,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家里人也受她影响,个个都爱干净。
如今的靳宏英,正安享着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儿媳妇会细心地帮她剪脚指甲,孙媳妇、孙女常陪着她去洗澡,儿子、女儿、孙子们也总围在她身边,讲些新鲜事逗她开心。“俺婆婆这辈子受苦了,现在该享福了。”儿媳妇焦丽霞笑着说,全家人都打心眼儿里疼这位老人,孙辈们更是把她当成“宝”。
谈及母亲的长寿秘诀,王天顺总结了几点:“我妈不挑食,心态好、心量大,遇事不往心里去;家里人都围着她转,她心情天天都好;另外,我姐夫是一名中医,经常帮她调理身体,这些都对她的健康长寿有益。”
采访尾声,靳宏英坐在洒满阳光的屋里,脸上满是笑容:“干了一辈子活儿,受了一辈子罪,现在真是掉到福窝里了!如今社会好,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心多了。”百岁光阴里的勤劳与乐观,在她的笑容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